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优等生为何不自信?

时间:2014-12-24 15:31:27 来源:海南润心心理咨询中心   点击:2946次

一次数学测试,筱儿(化名)遇到三道数学难题,刚开始她做不出来,便产生了自己很笨、很无能的想法,她当时感到焦虑、紧张,然后就开始头疼

\

一次数学测试,筱儿(化名)遇到三道数学难题,刚开始她做不出来,便产生了自己很笨、很无能的想法,她当时感到焦虑、紧张,然后就开始头疼了……

那次,筱儿(化名)在盛饭时,不小心把菜汤洒在了地上,当时她又产生了自己很无能的想法,居然连碗都端不好,自责及郁闷之下,头又疼起来了……

之后,为了美化教室环境,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人带一盆花摆在教室里,筱儿(化名)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原因,没有像别的同学去花市买花,而是在田野里挖了一些“死不了”花,栽在花盆里带到了学校。每当筱儿(化名)看到自己的花和其他同学的花放在一起时,就觉得自己的花特别土,特别难看,继而想到花代表自己的主人,我不如别的同学。这一系列的念头产生之后,筱儿(化名)内心里升起了一些无法形容的复杂的情绪,头再次疼了起来……

频繁头疼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来访者主诉:

筱儿(化名)女,今年上小学六年级,从五年级开始她就出现了头疼的症状,严重时经常不能去上课,成绩直线下降。父母带她多方求医,做了脑CT还有其他的各项检查,都查不出她有什么疾病,之后父母带她去看中医,吃了一段时间中药,也没有解决问题。中医大夫建议筱儿(化名)的父母带筱儿(化名)去做心理咨询,这样筱儿(化名)才被带到了北京海明心理咨询中心

筱儿(化名)的头疼频率很高,近一段时间每天都疼,头疼的时间多于不疼的时间,醒着的时间有80%都会头疼,而且是经常一有情绪波动就头疼。

心理问题分析:

根据筱儿(化名)的情况,很显然她的头疼是由于自卑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经性头痛,从而导致的学业问题。筱儿(化名)做了抑郁焦虑量表的测试,发现她的测试分数很高,达到了严重抑郁焦虑的程度。文静、瘦弱、年龄轻轻的筱儿(化名)为何会患上严重抑郁焦虑症呢?她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发生过什么?

从筱儿(化名)的母亲那里得知筱儿(化名)还有一个弟弟,弟弟体弱多病,父母经常带弟弟去看病,对筱儿(化名)疏于照顾,再加上工作忙,筱儿(化名)从四岁开始就经常被一个人锁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自己一个人玩。筱儿(化名)的母亲说起此事就掉眼泪,觉得自己亏欠女儿,没有照顾好她。一个孩子在最向往自由,最需要爱、关注、陪伴的时期被经常独自关在家里,这是何等的心理折磨,恐怕没人知道。

自卑心理,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心理老师分析了筱儿(化名)的认知模式(如下图),在这个模式中筱儿的认知很明显是存在问题的。

筱儿(化名)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与对自我认识不足,缺乏关爱的成长环境、经历、父母沟通教育方式、家庭经济因素都是有关的。自卑心理是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导致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等等的问题。

心理治疗过程:

心理老师采用了催眠-认知疗法来帮助筱儿(化名),首先建立了筱儿(化名)的求助动机。其次,要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是因为事件形成的,而是因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然后,要使筱儿(化名)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要培养筱儿(化名)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例如:

心理老师:“当时遇到难题时你就产生了自己很笨很无能的想法,你觉得这个想法正确吗?”

筱儿(化名)回答说:“是的,如果我不笨的话就应该能做出来才对。”

心理老师:“你们班多少人,最后有几个人把三道难题全做出来了?”

“40人,最后有3个人三道题全做对了。”

“噢,你认为除了这3个人以外其他人都很笨很无能吗?”査向红老师问道。

筱儿(化名)沉思不语。査向红老师又问:“这三个人是谁?”

“我,还有另外两个同学。”筱儿(化名)回答。

老师惊讶地看着她,问:“你把三道题全做对了。”

“是的,我最终把他们全做出来了,但是当时没做出来之前我就觉得自己很笨很无能。”

“最终的结果应该证明你不笨不无能,对吗?”

“恩。”

“那你觉得遇到难题时产生自己很笨很无能的念头有没有问题?”

“恩。”

“那么当时应该怎么想才更合理呢?”

“我不笨,也不无能。”

“恩,很好,告诉自己遇到难题是正常的,静下心来好好努力想一想,也许就能做出来了。即使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如果全能做对自己不就考一百分了。”

如果一个孩子对家长说自己很笨,或者很丑,或者很坏时,我们其实无法说出一些话或做一些事能让他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通常无法直接改变。上述对话中,筱儿(化名)的改变其实也不是我们看到的简单几句话这么简单。在这次和筱儿(化名)的对话咨询前的几次与父母咨询时,査老师就先将筱儿(化名)的父母在教育中的一些不当做法反馈给他们了,所以筱儿(化名)的父母对筱儿(化名)的教育方式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家长的教育方式的改变,对筱儿(化名)自己的改变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于此过程中,心理老师让筱儿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从而强化新的认知模式。(如下:)

心理老师对筱儿(化名)说:“汤洒在地上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犯错误是正常的,你看看你的周围,有没有谁从来就没有犯过错误,连像汤洒了这样的小错误都不犯的。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弟弟,还有你的老师同学,他们会犯错误吗?”

“他们也会犯错误。”

“那你觉得他们也很笨很无能吗?”

“不是这样的。”

“那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很笨很无能?”

“我也不知道,就是不由自主地这样想。”

“恩,是这样,我们有很多想法都是不由自主地跳出来的,所以叫做自动思维。这些念头自动在自己的头脑中出现,我们本能地百分之百相信它,就像你的头脑中出现我很笨很无能的想法时你并没有怀疑过它的正确性,现在你怎么看待它呢?”

“我的想法有问题,我不笨不无能。”

“非常好,以后当你头脑里冒出一些自动思维后,不要盲目去相信它,要好好思考,评估一下它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就要学会用新的正确的信念去取代它。”


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筱儿(化名)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


“你的花不如别人,你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你现在评估一下这个自动思维有没有问题?”査向红老师问筱儿(化名)。

“有问题,花是花,我是我,花不能代表我。”

“恩,很好,当时如果你那样想的话你的感受如何?”

“应该还不错。”


在新认知的训练同时,心理老师还结合了渐进式催眠疗法,把正性的认知输入到了筱儿(化名)的潜意识中,从而使其拥有正向的力量。当筱儿(化名)再面对现实问题时,这种正向的认知便得以表露。催眠技术和认知疗法的完美结合运用使负性认知逐渐消失,不合理信念被打破,神经性头痛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在后几次的咨询中,心理老师问筱儿(化名):“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我想要考全班第一名。”

“这次考试你考了全班第几名?”

“全班第三名。”

“这个成绩你满意吗?考了第三名你会觉得自己很棒吗?”

“不满意,考了第三名我还是觉得自己很笨很无能,只有考第一名才觉得满意。”

“你考第一名为了什么啊?”

“为了证明我不笨。”

当心理老师听到这个回答后,老师瞪大眼睛看着筱儿(化名),说:“我不知道笨在你头脑中是什么概念?但是严格意义上只有智商低于正常人才能算笨,在你们班里可能也就一两个,你觉得这一两个可能是你吗?”

“不,不可能。”

“所以说你不笨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还需要用考第一名来证明吗?换个角度说,考不上第一名的人都笨吗?”

“我以后不会这样想了,我会不断告诉自己我很聪明,也很有能力。”

“很好。”

在整个治疗中,筱儿(化名)自己本身也对治疗效果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筱儿(化名)在治疗过程中非常信任心理老师,同时,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治疗。最后一个疗程结束时,筱儿(化名)不再头疼了,经量表测试也没有抑郁焦虑情绪了,在小升初的考试中,还考出了全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专家建议:

自信来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在日常生活中,自信非常重要。一个人也许不是很漂亮,也许没有很动人的声音,甚至,也许他没有健康的身体,但是,只要他充满自信,总会不知不觉打动别人的心。自信就是在不经意中,由内而外发出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充满力量,让人在生活中充满魅力。

在和筱儿(化名)的咨询中,当心理老师问道筱儿(化名)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认为“自己很笨、很无能”的想法的时候,筱儿(化名)有这样一段诉说“小时候我不会这样想,也不在乎成绩,觉得自己也不错,可是每次成绩出来以后告诉爸妈他们都会教训我,说我考得不算好,要跟上面的人去比。即使我考到班里第四、五名,他们也还是不满意,让我跟第一名去比,所以我就习惯与最好的人去比,一比之下便产生了自己很笨、很无能的想法。”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有多么大。

教育孩子与养育孩子是不同的,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可以参加一些座谈会、或者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这一方面的知识。一旦孩子出现心理发育偏离现象,应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如果孩子出现认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家长应带他们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与会谈,取得指导,及时矫治。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在线咨询专家。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理念-荣誉资质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10-2030 ruix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润心心理咨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万云网络

咨询1: 咨询2:

咨询服务热线

0898-32695002

在线咨询